世界上很多人都有超強的求知慾,尤其是關於他人的秘密,我們特別樂意聽。但秘密亦有負面的形象,在黑道或政場上,一個秘密隨時要人賠上前途,甚至性命。《The Ghost Writer》正是描述政壇的黑暗,大家對西方的政場可能不太熟悉,它並不像香港那樣簡單和諧,喜愛濫用言論自由傷害其敵對陣營的政客。在外國,政壇比娛樂圈還要複雜,無論言行或舉止都必須時刻保持警覺,而且要儘量把自己能被對手抓到的痛腳隱藏。因此,很多人都因為知道一些政客的秘密而人間蒸發,有的也遭到政治迫害。這齣電影的主人替某一位政治人物工作,但當他良心發現時,命運卻阻止了這次遲來的懺悔。
電影並沒有邀請很大的陣容擔綱演出,Ewan McGregor飾演Ghost Writer,他聰穎機智,能判斷事情的對錯,最後卻沒有退路。Ewan McGregor在這電影的演出十分不錯,他一如以往運用自己的魅力替角色增添色彩,並嘗試不同的電影風格,可算是很積極的演員,不過至今仍然欠缺一部代表作。至於Pierce Brosnan,他的形象很適合政客這個角色,唯一的問題是他好像不能擺脫以前James Bond的神態,略嫌有點過火。
我很欣賞電影的結尾,沒有清楚解釋Ghost Writer的死因,這亦暗示政界人做事不但心狠手辣,而且還不會留下任何證據。將來想從事政治的同學們,請慎重考慮再作決定。
評分:場景:3/5
音效:10/15
效果:13/20
演員:27/35
內容:24/25
總分:77/100
年終獎的考量:
The Best Picture
The Best Director---Roman Polanski
The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The Best Actor Performance in Leading Role---Ewan McGregor (The Ghost)
The Best Actor Performance in Supporting Role---Pierce Brosnan (Adam Lang)
The Best Editing
The Best Art Direction
The Best Score
近期政府討論外傭在香港居住七年或以上,應否給予她們本地的居留權,認可成為香港居民,小弟當然認為要一視同仁,不過這裡要討論的不是這個對我們遙不可及的議題,那就是外傭在一個家庭所擁有的地位,雖然有不少傭主把她們當家人看待,但事實上她們只是家庭的服務員。《The Maid》很有效率地影射到這種心態,即使僕人的待遇不錯,但家中的小孩並不那麼尊重她,然而她最介意的是這份工作,這正是一般傭工抱著的心態。
整齣電影最精彩的是女主角Catalina Saavedra的演出。選角導演的完美選角提高了電影的真實感,Catalina Saavedra在外形及演技方面都能夠勝任這個角色,而且她的演出並不是單方面帶出這位女傭的霸道,而且說明更深一層的內心演繹,令觀眾不禁有點兒同情她。電影中飾演女主人的Claudia Celedon和兒子的Agustin Silva也有不錯的表現,成功與Catalina Saavedra適當地配合表達鏡頭的內容,而最後一個女傭Mariana Loyola的表現亦不亞於Catalina Saavedra,精彩的表現為電影增加不少分數。
這齣電影的問題不是出在電影本身,而是電影公司的海外宣傳不足夠,因為香港並沒有正式上映《The Maid》,但這的確是歐洲製的劇情片,小弟不明白為何不能得到Academy Awards評審的垂青。
很多人都不愛看一些說教的電影,因為那些電影大多失去了娛樂性。不過製作人仍然有很多有創意的方法,演繹一些人生的哲理。《The Blind Side》的氣氛十分溫和,感覺上與內容差不多的《The Precious》有很大的分別,後者著重圍繞女主角的悲慘生活和心路歷程,而前者則把焦點放在Sandra Bullock幫助黑人青年的故事。此片還獲得Academy Awards最佳電影的提名,足以證明《The Blind Side》這類電影仍具相當的競爭力。
演員的演出令人難以忘記,尤其是男主角Quinton Aaron及女主角Sandra Bullock的表演,他們的組合能夠成為美國人的榜樣,全世界人的模範。男主角Quinton Aaron予人的感覺是弱小的被歧視者,他靠自己的力量只可以結識和他遭遇一樣的朋友,他的演技沒有經過琢磨,但卻剛好自然地流露角色應有的感情。至於憑這電影得到影后的Sandra Bullock,演技真的令人佩服,雖然小弟一向支持Meryl Streep,但看完這齣電影後,我亦覺得她是實至名歸的。她是憑喜劇走紅,曾經與不同的小生合作,影評人及觀眾都對她的喜劇細胞加以讚許,當她突然接拍一部氣氛不同的劇情片,有不少觀眾都擔心她的能力,不過她並沒有讓人失望。女主角家庭的各位成員在電影裡也有不錯的演出,使場面更加窩心、感人。
電影中的每個部分都能交代事情的細節,而角色的設計亦沒有粗製濫造,所以整體都得到很高的評價,並沒有太大的謬誤。
評分:
近兩年,荷里活誕生了不少的喜劇明星,尤其在愛情喜劇方面,不少藝人都想分一杯羮,而這些電影的選角很簡單,男的只要有叫座力(即在體型上有美感以及不錯的樣貌),女的只要夠生動有趣,便能完成一齣電影。今天在這兒探討的話題不只是電影類別,《The Back Up Plan》亦顯示了美國人對性及生兒育女的看法。與中國的保守思想相若,美國人都認為有兒女才能成家,但子女對他們最重要的功用是年老時的依靠。因此不少人會像片中女主角一樣,接受精子庫的捐助,而電影則以輕鬆的手法檢視這種方法的問題。
演員的演技對於製作人來說只是bonus,最重要仍然是男女主角的火花和外型。男主角Alex O'Loughlin曾經參演過無數的電視劇,較著名的是醫護劇集《Three Rivers》及警匪劇集《Hawaii Five-O》,今次可算是他罕有地參與電影的演出,不過演技仍有待改善,因為他仍然逗留在電視劇的模式。至於女主角Jennifer Lopez,她在美國的知名度不錯,但是,她這次的演出帶領電影的節奏,不過水準只是一般。
電影的風格是輕鬆路線,但小弟覺得電影的內容以及演員的演出有點兒戲,使觀眾很難投入電影的世界,我們就好像對事情瞭如指掌的局外人一樣,在旁邊隔岸觀火,這並不是享受電影的一種方式。
評分:
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比比皆是,但事實上每年美國只有一至兩部此類的電影能夠打入兩岸三地的市場,而且還要克服最大的難關─票房。《Agora》把背景設置在很久以前的宗教戰爭,很多電影迷看到這一點已經對此失去興趣,而且演員既不是偶像派,又不是實力派,更加沒有說服力。《Agora》可謂一齣沒驚喜的作品,普通的劇情配合三、四線演員的演出,令到電影大打折扣。
演員只要有演技,無論他們起步時落後別人多少,到了最後他們仍能得到製作人的肯定。劇組今次在選角上有很大的謬誤,演員們好像沒有很認真地演出,而且他們的演技水平參差,可說是難登大雅之堂,因此整件事變得雜亂無組織。假若我是Razzies的評審,這齣電影一定囊括大多數的獎項。
在看簡介的時候,小弟以為電影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係,不過事實上這並沒有發生,感情戲只被演員輕輕帶過,令到小弟大失所望。
評分:
不論是哪裡的電影,它們都會給觀眾帶出一個主要的訊息。今次的主題是一些會令人看完後而使觀眾反省的電影,這些電影不只是讓觀眾自行思考,而且要不經意地滲入正面的訊息,例如做人的道理及家庭的相處之道等等。《No More Cry》是日本製的溫情電影,但在性質上也屬於上述的「反省型電影」,究竟我們與家人或親友彼此的態度是否合適,又或是支持別人是否十分重要,都是這齣電影所引申的一些現實的問題。小弟頗喜歡電影講故事的形式,這是很多出色的作品的成功之道。
小弟一向只留意荷里活明星,所以在看這齣電影時,不知道哪位演員飾演甚麼角色。男主角阿部隆史是一個經營豆腐店的老闆,他與妻子一起苦心繼承祖業,直到他開始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的下落。飾演他弟弟的日本紅星瑛太,在掌握角色方面做得十分仔細,雖然只算是電影的配角,但卻產生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阿部隆史的演技亦都無庸置疑,整齣電影的流動跟隨他的節奏,小弟不得不佩服這位專業演員。
電影的各方面都有不錯的成績,唯獨小弟最不滿意結局的部分,小弟認為結局可以有更好的處理,使留下空間讓觀眾思考的效果能夠更加深刻。
評分:
無論做project或者proposal,我們經常聽到supervisor講一句至理名言:Less is More。其實這個道理由我們第一次聽便已牢牢地記下,但始終知易行難,所以現實的例子是寥寥可數的。《The Private Life of Pippa Lee》恰好做到這道理的意思,電影的風格很適合大部分的觀眾收看,劇情不花巧,演員的演繹恰到好處,所以這齣電影的整體評價都不算太差。
電影在選角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即使有明星客串演出都能夠點到即止。女主角Robin Wright基本上帶領著整齣戲,由現在至以前的生活,令觀眾留下頗深刻的印象。Robin的銀色旅途不是很順利,多年來仍未有代表作,今次的Pippa Lee為她帶來不少的演出機會。除此之外,飾演年輕版女主角的Blake Lively,在演技上都處理得不錯,能夠配合劇情而演出。不過我認為Keanu Reeves的角色可圈可點,他可算是一個點綴,但刪減這個角色並沒有影響電影的水準。
小弟很喜歡這類電影,因此《The Private Life of Pippa Lee》的確令小弟看得很滿意。假若電影的細節能更有條理地被編排,這齣電影一定會受到影評人的歡迎。
評分:
愛情小品曾經在香港風靡一時,而這段時間的代表人物有不少的巨星天后,鄭秀文是當中的佼佼者,而這電影可算是這類電影的代表作品,可惜現在香港的電影路線集中於歷史、動作和都市等方面。《Love on a Diet》與其他同類電影差不多,雖然劇情不算是太豐富,演員除了主角外便沒有亮點,但最令人享受的是電影的歌曲,這齣電影的主題曲《終身美麗》,大家都經已琅琅上口,而這首歌曲的著眼點其實是歌詞的精準度及訊息表達,這真的是值得推薦。
結局通常都是一個取決電影質素的重要因素,而這電影在結局的處理較為隨意,沒有清楚交代男主角是如何轉變的,假若電影能夠減少雜亂的枝節,而集中在主線的描述,那電影的水準便能提高。
每一個地方的藝術都會有具標誌性的特色,美國電影著重商業性,但亦偶有佳作;北歐電影則著重表達題材,風格平實;港產電影著重動作元素及提升國際的知名度,素質大不如前;至於歐洲電影著重的是選角與電影劇情的配合,目的在於訊息的傳遞,所以一般的歐洲電影都會讓人看得十分緊張。《The Father of My Children》是典型的歐洲電影,大致上講述一名電影製作人所遇到的麻煩及他死後所發生的事情,雖然前半段實在引人入勝,不過整齣電影的架構未能突顯歐洲片的特色,這令電影失色不少。
由於電影的題材與電影有關,演員的數目比普通的電影較多,但幾乎大部分演員都以客串的形式出現,所以始於也是主要演員的表現。飾演潦倒製作人的Louis-Do de Lencquesaing,在電影中的演出令人有深刻的印象,反而在他周遭的角色卻似陪襯品,即使這位演員沒有施展渾身解數,他仍然鶴立雞群地演繹。
小弟覺得電影的名稱有點兒離題,在戲內幾乎沒有提及過主角的孩子們,而且沒有主角的部分好像群龍無首的演出,令觀眾有點兒失望。
評分:
荷里活每年除了有不少奧斯卡猛片,也會推出符合青年人口味的電影。青年的愛情喜劇與普通的有少許分別,最主要在題材、手法及演員等方面最為明顯。表面上這部戲只屬於一般愛情片,但情節卻像青年愛情喜劇,而且還刻意加插劇情片元素,少不免產生了畫蛇添足的效果。這齣電影的賣點是片中的男主角Robert Pattinson,由於欠缺引人入勝的劇情,所以票房及口碑都不太好,這的確是給予電影製作人的一個教訓。
每一齣失敗的電影都有一個很大的致命傷,而《Remember Me》的問題在於它的演員。觀眾往往都會被演員的演技影響對電影的喜愛程度,況且小弟是十分著緊這方面的,所以我不太喜歡毫無演技的演員做戲。男主角Robert Pattinson仍然不能擺脫耍帥的形象,可能他是次的機會與他在美國年輕一代心目中的喜愛程度有關,不過演技流於表面,劇情亦沒有增強角色的性格,這個「疆屍仔」還需要在這個圈子淫浸多年才能level up。女主角Emilie de Ravin在演出上比男主角好得多,她演得十分自然,沒有刻意的浮誇,她可算是一個不錯的新星。至於其他角色如男主角父親Pierce Brosnan等都表現一般,所以電影也不是很出色。
對喜愛這齣電影的觀眾,以上的評論一定不合心意的,不過中肯地說,我會推廌大家觀賞Robert Pattinson的最新作品《Water For Elephant》。
評分:
《嫁個有錢人》是一套經典愛情喜劇,除了演員有叫座力,簡單的劇情亦一針見血,使觀眾思考真正的愛情應是怎樣。小弟對這齣戲沒有特別的感覺,而且催使我看的是電影的主題曲─《玻璃鞋》,這首歌充分說明女孩對感情應有的執著,是一首十分優異的電影歌曲。
演員的發揮局限於劇情的貧乏,但鄭秀文的確擅長演繹渴望戀愛的女性角色,她成為小弟最崇拜的女藝人之一,不只是因為她的歌曲動聽,而且她的演戲技巧獨特,能夠輕而易舉把角色的性格刻畫,這並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至於任賢齊,他只不是第一次和鄭秀文合作,但是我較喜歡《夏日的麼麼茶》的悠閒渡假感覺。他雖好戲,但飾演這些以搞笑為主的角色顯然未能駕馭得好,所以電影沒有紅極一時,只是鄭秀文蜻蜓點水式的愛情喜劇。
除了主角外,盧巧音的演出亦令人有驚喜,她曾經提名過幾次最佳女配角,但她在喜劇的演出依然出色,極具所需的幽默感,令小弟更加欣賞這位「一曲歌后」。
評分:
小弟一向在之前的影評都提及過,在愛情喜劇中,本土有一位著名的女演員在幾年前曾經創造過一個傳奇,夥拍不少份量級巨星,包括影帝劉德華、梁朝偉、古天樂、劉青雲、梅艷芳、張栢芝等,這位便是當今樂壇天后鄭秀文。《Magic Kitchen》是一部鄭天后較後期的作品,因此感覺讓人看得有點膩,可是這與她的演技沒有關係,只是她不停地拍攝同類型的電影,在形象上已經被定型,所以難以再創造奇蹟。
評分:
在這個星期的一個早上的廣播節目介紹了一齣電影,其中一部分是講述母子戀的,這個詞語不是顧名思義的不道德關係,而是交代男方比女方年輕,而且在年齡上還相差很遠。在《I Am Love》中,母親愛上了兒子的朋友,甚至很快便發生關係,相信在現實中沒有甚麼人可以接受到這種複雜的愛情,但這段愛情亦證實了年齡差距絕對不會是一個問題。
電影的表達手法十分自然,甚至連演員都完全配合這種風格。女主角Tilda Swinton應該無人不知,就連小弟的其中一位偶像鄭秀文都十分喜愛這位很有才華的演員。她在這部電影的演出相當出色,無論是母親的角色,還是情人的角色,都表現出無懈可擊的演技,難怪她曾經拿過Academy Awards最佳女配角的殊榮,我預測她亦能夠憑《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角逐明年的小金人。另外兩位男配角(兒子Flavio Parenti及朋友Edoardo Gabbriellini)亦做得不錯,尤其與Tilda Swinton有對手戲的場面,更加突顯他們的能力。
電影的整體感覺不俗,不過導演把電影劇情片化,其實有礙表達當中的重點,同時亦應加插一些有趣的情節,否則電影便會變得沒有味道。
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