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正如上一段提及過,execution真係一個比較大既缺點,尤其是中間穿插既片段同埋結尾,雖然此片不是在於行商業片路線,但係亦要拍得電影化,因為睇起黎既感覺完全做唔到電影feel,而係一d真實既紀錄片,此乃這片種既大忌。
第二部:《The Curious Case of Banjamin Button》 (奇幻逆緣)

不過,有些微不足道既地方仍然要講下,首先就係個選角問題,Brad Pitt都算係有足夠既演技應付呢部大製作,但係我唔明解佢只係take care左三分一部分既男主角戲份,相比Cate Blanchett,她則cover四分三戲份,我覺得有d偏離左主體。即使套戲如何靠劇情同埋感情位引人入勝,這些令人費解既瑣碎事情都會影響成部戲既評價。
第三部:《Rachel Getting Married》 (愛與痛的「嫁」期)

然而,套戲未免有點化小事為大事,因為成套戲只係講過佢家姐結婚,我認為呢部戲應該集中講多d生活上會遇到既逸事,反而更能帶出主題。套戲個名(特別係英文名)十分之唔貼題,不過有時d電影唔定跟住個名講故事,所以不會因為戲名而扣分數。
第四部: 《Blindness》 (盲流感)

雖然部電影較為貼合現今情況,但係當中亦有d預料之內或者係「無厘頭」既情節,可能有人會覺得礙事,但我仍然覺得呢部戲已經算係超水準既作品。
第五部: 《A Christmas Carol》 (魔幻聖誕頌)

唯一要批評下既係部戲既演繹方式,所謂既半動畫,就好似差唔多上完既《Alice in Wonderland》一樣,夾雜左真人同埋動畫既元素製作角色,呢一類動畫令觀眾覺得角色好真,但係會成日忽略左故事內容,難以在欣賞時候取得一個適當既平衡。
第六部: 《Doubt》 (聖訴)

不過,始終劇情片實在太緊張,而且套戲既背景太遙遠,對現今觀眾而言的確有些少難度,惟演員同埋劇情挽救,亦不能「以偏概全」(收復失地)。
第七部: 《Black Ice》 (誰和誰和誰有路)

當中故事既三位主角真正經歷「三角關係」,不只係男與女在性慾方面既糾纏,而且還在兩位女主角中間加插愛情既纏綿關係,其實題材都算新鮮,不過香港觀眾未免接受唔到套戲既flow太快同埋咁複雜既三角關係,不過呢d都只係好小既問題。
第八部: 《(500) Days of Summer》 (心跳500天)

不過,始終呢部唔係大型製作,電影既號召力係會細d,而且部戲既亮點冇乜,變左有少少單調,劇情夠生活化,但係仲可以再貼近多d,我睇完都好似唔係好大感受。
第九部: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美食風球)

我唔係幾鍾意呢套戲d刺激情節唔夠放,雖然套戲主要觀眾係小朋友,但係佢都可以做到好似《Up》咁,俾到大人睇動畫。另外,個結局應該係偏向北情d既,因為咁先俾到小朋友深刻印象,從睇戲中汲取到角色給予佢地既教訓。
第十部: 《Frost/Nixon》 (驚世真言)

即使呢個題材重拍又重拍,d觀眾都冇乜太大既反應,可能因為大家都預先知道劇情大玫上講乜野,對於呢d咁既題材,套戲其實只可以靠演員既投入同埋細節既安排取勝。
Honourable Mentions:
1.《Last Chance Harvey》 (愛‧不太遲)
由兩位老戲骨主演既愛情小品,睇落都幾有味,尤其是兩人感情發展既迂迴曲折,可惜內容只流於愛情,並無太大既深度,即使我都幾鍾意,仍然無法被提名。
2.《Synecdoche, New York》 (腦作大業)
套戲太多演員,劇情真係「戲中有戲」,將電影重心移向男主角對舞台劇既熱誠以及感情受挫,電影水準已算中上,惟未算太突出。
3.《Changeling》 (換命謊言)
Angelina Jolie演得比較好既一齣劇情片,整體不錯,但題材有點兒乏味,在處理上未見特別花心思,而場景設計又過份陰暗,雖能營造氣氛但不慎過火。
4.《Sherlock Holmes》 (神探福爾摩斯)
超出預期既想像,笑片中略帶劇情片既昧道,加上演員大多都有不俗既發揮,不過電影素質不算最頂尖,仍有不少改善空間。
5.《Milk》 (夏菲米克的時代)
不折不扣既人物傳奇,Sean Penn演得超凡,配角亦能適當做出襯托效果,功不可沒。不過電影可以把Harvey Milk既更多事件加入電影內容,放棄一些太多既男同志活動描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