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喬布斯 Jobs (2013)

電影名稱:喬布斯 Jobs
產地:美國 USA
上映日期:19 September 2013
觀看日期:25 September 2013
片長:128 Minutes
導演:Joshua Michael Stern
演出:Ashton Kutcher, Josh Gad

影評:
蘋果公司是一間很成功的企業,在智慧型手機未流行之前,這間公司名氣雖沒有現在一樣大,但也在電腦界做出成就。公司創辦人Steve Jobs逝世的消息震驚全球,而大家也擔心這家企業會否因此而走下坡。市場需求及供應相繼增加,蘋果公司的競爭者愈來愈多,它固然有自己的方法生存,現在依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電影很常處理人物傳記的題材,在生的有,死者更多,但普遍都會遇上一個問題:如何把該人物的一生或重要的事件透過電影向觀眾表現出來卻不失真呢?世界上無數的傳記電影在上映後都會被有關人士批評電影內容沒有把事實說出,造成對人物的不尊重,因而會被傳媒報導,破壞電影的聲譽。這電影主要講述Steve Jobs(Ashton Kutcher飾)如何創造成功,並從他大學時期開始說起。他退學後仍繼續上課,受到一本書的啟發,他和一位朋友在印度生活了兩年。此後他回到養父母身邊,在看到Steve Wozniak(Josh Gad飾)建造第一部電腦後,便和他合作並開設Apple Computer。他們幾經辛苦終於找到一家電腦零售店願意合作,然後Steve便請求父親把車房改建成為他們的辦公室,再聘請到人手一起製造電腦。他們第一批製成品令零售店很失望,之後更找不到營運資金,幸好最後問題得以解決。他們於1977年把第二代電腦發布,獲得重要的成功,公司的規模也愈來愈大,這令Steve和舊朋友跟女友的距離變得更遠,同時他也拒絕承認自己的親女兒。他也邀請John Sculley成為公司的CEO,變得囂張的Steve後來因工作態度太差而被投閒置散,最後更被John解僱。時間跳到1996年,Steve已經成家立室了,他開設的公司NeXT也被Apple收購。他後來被邀回到Apple當顧問,這也成就了他最後坐上CEO的位置,電影的末段是2001年發布iPod的大會上,他向台下的人進行演講。

Ashton Kutcher是模特兒出身,我的網誌中也有介紹過他演出的電影,我記得當初我認識他的時候他的演技也未遭受到劣評。他的作品包括The Butterfly EffectThe GuardianWhat Happens in Vegas,這三齣片子是他演出較好的,也是較早期的作品。他在這電影的演出雖然算不上的很高水準,但對比起近年他參演的作品,這已經是很不錯了,我相信他在此片得到的劣評大概是他之前留給觀眾的印象所致。他暫時未有電影的參與,還是專注於電視劇Two and a Half Man的演出,希望他很快會有更好的作品面世。Josh Gad是一位演出經驗不是很多的演員,他憑著動畫電影Frozen的配音角色Olaf成功打開知名度。他參演的電影包括Love & Other DrugsThanks for SharingThe Internship。他在電影的演出機會也沒有很多,但在整體的部分已算是戲份較多的一位配角,他演這電影時不算太有名氣,但這樣令他的演出沒有包袱,相比起來他的演出及角色是很到位的。他的下一部推介是The Wedding Ringer,這是一部喜劇,應該是他較熟練的類型,所以他的演出值得期待。

電影的劇情集中講述Steve Jobs的事蹟,雖然令我的眼界及認識有所得益,但它並沒有把他在21世紀做過的事情包括在內,事實上觀眾們會期待在電影中看到iPhone的出現,但電影在不適當地方停下來,還要花了2小時的片長把焦點放在一些觀眾們沒有很大興趣的位置上。另外,電影使用倒敍,但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或者應該說導演的安排讓電影變得突兀,片頭的部分完全沒有效果。再者,整齣電影只是圍著Ashton Kutcher在轉,問題不是演員的魅力,而是電影的主軸可以放在主角上,但過於集中一定會出現反效果,這次電影看起來的連貫性及各個部分的關聯性是非常低。傳記型電影不只是搜集資料的功夫做得好便可以,因為電影始於有其技巧及限制,懂得怎樣表達重要過把事實舖陳整合。因此小弟認為這類電影追求的史實即使不能完全展現,表達手法是電影的關鍵。

評分:
故事:13/50
演出:10/35
效果:1/15
總分:24/100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名瞞戇族 We're the Millers (2013)

電影名稱:名瞞戇族 We're the Millers
產地:美國 USA
上映日期:19 September 2013
觀看日期:23 September 2013
片長:110 Minutes
導演:Rawson Marshall Thurber
演出:Jason Sudeikis, Jennifer Aniston, Emma Roberts, Will Poulter

影評:
小弟好像沒有在這裡說過現在身處外地,其實已經來了兩個月,很快又要回去自己的家了。出國久了,當然掛念自己的家人,這次的體驗令我對家這個概念改觀。以前的我經常沒有把自己的家放上心頭,得到的幸福全都收納,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在我離鄉別井的時候,我開始有機會看到更多,明白到作為父母對孩子們的心意,同時感受到自己以前是如此地不智,忽略家人的存在。雖然我很快就要投身社會,此刻的我終於明白只懂賺錢養家是不夠的,父母是需要我們子女關心及親近的。時光飛逝,他們終有一日會離開,我很慶幸自己在這年紀重新學會父母的重要,回去後我一定會變得非常不同的。電影的橋段不算很舊,把四個原本沒有關係的人扯上關係,他們還變成了一家人,試想現實的我們也是這樣,所以成為一家人是一種緣分,無論如何都需要珍惜。David(Jason Sudeikis飾)因為被搶劫而欠下一身債,他需要走私大麻至墨西哥以還清債務。他為了這個原因而聘請了脫衣舞孃Rose(Jennifer Aniston飾)、離家出走的少女Casey(Emma Roberts飾)和處男鄰居Kenny(Will Poulter飾)組合成為"Millers"家庭。他們運送兩噸的大麻,在途中因汽車問題認識了另一個家庭,當中的父親是緝毒組成員。之後他們被大麻原本的擁有者追殺,Rose以脫衣舞解救大家,後來Kenny因傷被送至醫院,David非常緊張大麻的運輸期限將至,眾人等待Kenny出院,後來知道他們的酬勞是David獲得的很少部分,於是他們便於嘉年華中分道揚鑣。David深感後悔並回頭請求他們的協助,此時追殺他們的黑幫趕至,打算把他們全部殺死,而之前遇到的家庭又剛巧出現,最後兩名黑幫被拘捕,該家庭也借機放走四人。David成功把大麻交到債主手上,但原來他從來沒想過付錢,緝毒組此時把債主拘捕,並宣佈David另外三位需要參與證人保護計劃,於是他們便一起生活。

Jason Sudeikis 大多數參演的作品為喜劇,他也曾擔任過美國長壽電視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的編劇。他的知名作品包括Horrible Bosses,現在續集已經完成。他在電影的喜感演出非常精彩,但沒有很令人難忘的片段,他是天生的喜劇演員,我認為這是很幸運的,因為喜劇很難才會演得好。他的角色今次屬於後期會有情感發揮的類型,這是喜劇片常見的,也是較容易令觀眾接受的。他的下一部推介是Tumbledown,這也是一齣愛情喜劇,此電影有Rebecca Hall和Glee的Dianna Agron參演,令我有點期待。Jennifer Aniston是很著名的女演員,而且樣貌不錯,最為人認識的是她和Brad Pitt的一段情。她多年的演出無數,憑電視劇Friends成名,較有名的電影有The Good GirlThe Bounty HunterHorrible Bosses。她今次的演出得到傳媒的大幅報導,原因是她的性感演出令人讚歎,她的確有她的魅力,演喜劇也有她的風格,但看得多後便會知道她的演出很一致,她很可悲地被定型,我認為其他導演可以考慮給她機會拍劇情片,效果都可以很好,先例有如Sandra Bullock和Cameron Diaz等。她的下一部推介是Cake,這雖然仍是喜劇,不過涉及不少劇情片元素,我想她的演出很有機會突圍而出。Emma Roberts其實在這網誌已經介紹過好幾次,每一次演出我都覺得很捧。她是影后Julia Roberts的兒甥女,著作有AquamarineNancy DrewHotel for Dogs。她在電影的演出又是反叛女生,之前在Celeste and Jesse Forever模仿Lady Gaga已經入型入格,今次反而驚喜欠奉,我認為她已經可以演出一些成熟點的角色,是同輩演員中的可造之材。她的下一部推介是電視劇American Horror Story: Freak Show,這是繼她參演上一季後再度參演,角色應該頗具挑戰性。Will Poulter是一位男新人,憑此片的演出成功打開知名度,片約接踵而來。他之前以參演電視劇為主。他今次的演出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首先他在螢幕前露鳥,之後他的獨唱部分非常精彩,然後他和兩位女角的連環接吻更把電影推上高潮,上年度的最佳男新人真的非他莫屬,大家都想不到喜劇演出會被讚賞得如此熱烈。他的下一部推介是The Maze Runner,這是一齣我很期待的科幻作品,雖然有點兒恐怖,但我應該可以克服進場觀賞的。

電影主要的優點是其娛樂的功能做得很好,引人發笑的橋段及噱頭都有不少的創意,可見製作團隊當中所花的心思。不過,電影的情節及配角創作的方面仍然有待加強,現在的感覺有點把很多想法硬加進電影的發展,整齣作品並沒有事前很小心的編排便製作,效果及票房的好與這兩點不成正比,更突顯觀眾著重娛樂性多於情節發展,當然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口味。我入場觀看的原因也是因為橋段吸引,結果處理手法尚算可以,沒有令小弟感到很失望就是了。這齣電影雖然沒有很重要的訊息告知觀眾,但我也想藉此希望讀者能夠珍惜你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評分:
故事:30/50
演員:23/35
效果:9/15
總分:62/100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對不起 飛錯你 Love Is in the Air (Amour & turbulences) (2013)

電影名稱:對不起 飛錯你 Love Is in the Air (Amour & turbulences)
產地:法國 FRA
上映日期:19 September 2013
觀看日期:19 September 2013
片長:96 Minutes
導演:Alexandre Castagnetti
演出:Ludivine Sagnier, Nicolas Bedos

影評:
相信大家都認識美國鄉謠天后Taylor Swift,自從我開始聽美國流行音樂開始,她已經是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我特別喜歡她唱的抒情歌,除了她的聲音外,她的創作也是很值得欣賞的。她的創作靈感很多都來自她過去的感情生活,而且她每一次分手後都會以舊愛寫一首歌,如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寫的是Harry Styles,而這次要講的是Back to December。未必很多人聽過這首歌,但這也算是她的代表作,對象是Taylor Lautner,細心留意歌詞便感覺到這段戀情從女方的想法。「If we can love again, I swear I'll love you right」是她對舊愛的剖白,也道出過去式是很難變成現在式,更何況是將來式。電影中的主角就好像這首歌一樣回味過去的時光,但結局卻沒有跟歌曲一樣悲劇收場。Julie(Ludivine Sagnier飾)乘飛機回程到法國,剛好舊愛Antoine(Nicolas Bedos飾)因為最後一輪工作面試乘搭同一班機並被編坐在她的鄰座。二人從談話中回味以往相戀的日子,從相識到熱戀,身邊乘客不同的反應令氣氛變得搞笑,但二人現在都有自己的生活。在接近降落時,二人把多年來的誤會化解,冰釋前嫌的情況下道別,但二人的緣份不只是這樣短暫,最後Julie放棄未婚夫選擇和Antoine重收舊好。

Ludivine Sagnier在法國有一定的知名度,曾經兩度入圍法國凱撤獎最佳女配角,不過仍然未能完全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她的代表作包括The Swimming PoolUn Secret。她在電影的演出其實很能夠帶動觀眾,可惜的是劇本的淺度令她的表現沒有很觸目,不過偶而接拍這些電影可以頓時減輕當演員的壓力。她的下一部作品是Tristesse Club,感覺上不錯,不過她應該爭取向美國電影挑戰。Nicolas Bedos是新晉的演藝人,在劇場編劇演員都有參與,這又再一次證明於法國藝術發展的困難,特別是時間及金錢。他的代表作有Populaire,這在香港也有上映。他的演出有其一套的風格,放在美國電影可能受落,但在法國電影便沒有很大的作用。他在電影中的存在不只是女主角的陪襯,但故事的重點並沒有放在他身上,所以看起來很奇怪。他的下一部推介是L'art de la fugue,可能會在今年後期的法國上映,他的演技應該要透過接拍更多演出而提升。

電影的故事題材容易發揮,結局也沒有很轉折位,但劇本的編寫水準十分參差,角色不能有效發揮,而且以一條主線沒有支線的情況下,令電影的水準沒有其他值得讚賞的地方。電影沒有任何一方面的表現效果理想,連票房也合乎預料地仆直,所以製片人應該汲取教訓,認真處理愛情喜劇。人,擁有的時候不懂珍惜,失去之後才懂後悔,這也是無可奈何,唯有我們自己及時反省,才能避免失去更多。

評分:
故事:10/50
演員:12/35
效果:1/15
總分: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