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我,不低頭 I, Daniel Blake (2016)

電影名稱:我,不低頭 I, Daniel Blake
產地:比利時 BEL 法國 FRA 英國 GBR
上映日期:9 February 2017
觀看日期:11 February 2017
片長:100 Minutes
導演:Ken Loach
演員:Dave Johns, Hayley Squires

觀後感:
本港的財政預算案在上月底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隨即引起大量市民不滿,認為預算案除了綜援及生果金外,所謂的紓困措施大多只惠及中產人士,他更曾於電台上辯稱中產人士在現今社會的生活不比貧窮人士容易。這份史上最爛的財政預算案更提出資助考生代繳文憑試費用及免費暢遊海洋公園等前所未有的建議,被普羅大眾評為不知所謂。司長的表現得到政府官員的支持,但建制派議員罕有地反對預算案不足的紓困措施,預算案正如當年梁振英特首接受傳媒訪問時說出一句「制定政策時不能向貧窮人士傾斜」一樣,而政府事實上忽視基層市民的真正需要。電影探討的是政策的疏漏對市民的影響,很值得政府借鑑了解市民的困難。單身漢Daniel Blake(Dave Johns飾)在工作時心臟病發,他的醫生認為他不適合繼續工作。他申請領取失業援助金時未能通過工作能力評估而被拒,打算上訴的他因對電影有限的知識而遇上重重困難。他後來認識了一位年輕的單親媽媽Katie(Hayley Squires飾),她和小孩的居住環境不理想,Daniel協助修護環境及教導小孩應有的生活技能。走投無路的Katie靠妓女的工作賺錢養家,Daniel為了領取求職者援助金而一直找工作,而他卻因為身體狀況推卻工作機會。他被工作指導員勸喻後,在辦公室門外塗鴉,寫上“I, Daniel Blake, demand my appeal date before I starve”,得到不少途人支持及被警方帶走,他自此變賣家中的物件以維持生計。上訴當日,Daniel在法庭的洗手間病發去世;Katie在Daniel的公開葬禮上,讀出他打算在上訴庭所講的說話,形容國家的福利制度把有需要人士當成狗去看待,而忽視他們曾經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及應有的福利。

Dave Johns是一位英國的棟篤笑演員,他以往曾經客串火少當地的電視劇,以高齡的姿態參演這部諷刺時弊的電影,正式在電影圈出道。他的演出得到很多觀眾的好評,認為他的演出很有力,付出自己的全部投入角色,成功將市民的心聲演繹;筆者覺得他的角色雖然很嚴肅,但他的演出會有一點喜感自然地滲透在裡面,因此更容易讓人同情角色的遭遇,他高水平的表現也是值得讚賞的。他的下一部推介是Trautmann,電影是一個關於政治及足球的故事,他並不是故事的主角,筆者希望他終有一天會再次有主演的機會,發揮他應有的演技。Hayley Squires是一位英國女演員,修讀演戲課程的她畢業後參與不同類型的演出,這齣電影為她提高知名度,從而得到參演舞台劇的機會,代表作有ComplicitBlood CellsA Royal Night Out。她在電影中醜化自己,讓自己更貼近角色的背景,她的遭遇相信不只是銀幕上才會看到的;她的表現比起男主角得到更多的迴響,她的精神賺到女性觀眾的同理心,為了養活自己的孩子放棄重要的身體,人始終在窮途末路未免向現實低頭,這是社會上每天發生的大悲劇;她的演繹十分真摯,筆者很喜歡這類角色的發揮,因為演員會因應本身的理解及體驗去表演,給予角色的獨特性,而不是依照角色設定輕而易舉的演出,筆者要給她一個很大的讚。她的下一部推介是Giantland,故事講述一名男孩子尋找身分不明的父親所遇上的冒險歷程,她飾演男孩的母親,相信會有不錯的演出。

電影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目的為了諷刺當地政府的福利系統,有關當局否則指控,並指出電影意圖抺黑在部門工作的職員,不過觀眾的看法認同電影的取向,導演更希望現任首相觀看此片作為民聲的參考。電影兩位主要演員精彩絕倫,充分表現出基層市民的想法,好像他們真的有經歷過角色的苦況一樣。電影運用簡單的敍事手法,使用兩個普通的案例,控訴政府沒有設法幫助有需要的人,寫實的作風帶著一種批判性,讓世界看到一個國家的另一面。香港的情況和電影所述的有點類似,政府批發綜援的審視不足,供養那些看到福利系統漏洞的人;預算案沒有照顧到真正有需要的人,貧富懸殊的幅度越來越大;不少香港人對居所失去信心,未知現屆政府能否挽回市民的信心,但預算案一役後已經打沉我們的希望。

評分:
故事:38/50
演員:29/35
效果:8/15
總分:75/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